【团员工作】永恒的五四 永恒的青春
来源: |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20-04-28 | 6640 次浏览 | 分享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今天我们纪念五四,核心是纪念什么呢?关于五四运动,习近平同志有过几次较为集中的论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今天我们纪念五四,核心是纪念什么呢?关于五四运动习近平同志有过几次较为集中的论述。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又来到北大,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进一步指出: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北大师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具体阐明了五四精神的内涵: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他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衷心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可以看到:五四运动源于青年,然而其本质却是青春。

青春本自青年而又不限于青年,青春影响青年而又会向家庭、国家、民族、人类辐射传播。永恒的五四,永恒的青春。五四运动纪念的是一群五四青年,但纪念的更多的是百年的青春历程。我们需要越过青年的现象,找到青春的本质,进而发现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青春的诞生

青春是什么?据刘向《楚辞●大招》载:屈原的楚辞中就有“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思是指春季降临,万物复苏。此后700多年间,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是这个词意,如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的概念起于对青春的认识,这种将青年现象与自然现象相统一的是对青春的赞美,也是对青年这个阶段的礼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青春更多的是与一个人的青春期相联系。谢小军在2006年第10期《知识就是力量》发表了《青春期:人类所特有的年龄阶段》的文章。指出: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在浪漫的诗人眼中,青春“是初春枝头刚爆的第一颗嫩芽,是黎明时分喷薄的第一束光芒,是情人眼里迸发的第一抹幸福”,它是“诗人诗歌里闪烁的第一丝灵感”,遗憾的是,许多伟大的诗人并不具备精深的自然科学知识,如果他们能更深刻地洞悉大自然的深邃,那么他们将吟诵出更多更瑰丽更辉煌的篇章。如果我们的诗人们知道青春仅仅属于人类,只有人类才拥有青春,那么他们一定羞惭于他们这些字句想象力的匮乏,是的,人类是非常独特的,青春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个年龄阶段。青春万岁,更多的时候人们是从青年的生理的特点演化为生命的特征,而去歌唱这种生命状态。

理想和立志是青春的起点。中国古代青年这个词并不是很常见的,到了清代,由于青年人口的增加,青年一词也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许多地方志里面,出现了包括女青年在内的“青年守节”“青年矢志”“青年励志”等词。“立志”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明清时代已深入民间,“指出青年与立志的相关性,说明了清代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已经开始潜意识地认识到青年的主体性,以及这种自觉的主体性将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西方发展的历史来看,各国的学生运动都产生了实际的成果,西欧各国的学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促进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实际成果体现了青年的价值,更值得重视的是青年的理想主义。“学生运动这一社会现象所引起的思索以及运动所追求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点同样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勃兴提供了资源和导向”,自由、平等、博爱、奉献,在人类诞生的青春化中就以一种自然的理想植根于青春之中。学生运动的理想主义作为一种青年文化在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中继续发挥作用。

活力和热情是青春的温度。史前人类在进化中的创造性恰好具有这样的特点。直觉、快感、探索等,又是正在进入成人社会没有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的青年们所富有的创造力的特征,在人类开始进化中,青年的这种创造性正是其社会价值的最原始的显现。意大利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维科曾讲到,评述人类生活,亦即讲述历史的,是老年人,而“各民族的创建者则是青年”。这是关于青年的历史观最早的,也是最明确的表述。黑格尔则认为:“解释历史,就是要描绘在世界舞台上出现的人类的热情、天才和活力”,这种热情、天才和活力,只有在青年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才能化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黑格尔将这种历史与时代精神称为“青年精神”和“青春化”。这种关于青年的历史观,已成为西方有关青年与青年研究的一种思想文化传统。在中国,青春生命力成为人类的理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毛泽东对青年性质的经典描述。青年也是万物生辉的春季。接受遗产,开发潜能,完善自我,创造未来,发挥青春期应有的创造和自由的特征,这些是每位来到人间的新生命都要面临的历史使命。

奋斗和无畏是青春的气质。李大钊对青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到: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展示了青年人具有的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大无畏精神。著名哲学家唐君毅更是如此论证青年的人生。“人生如四季,青春如春、壮年如夏、中年如秋,老年如冬。”“只有青年如嫩芽初发,含苞未放。代表天地之生机,人类之元气。”他解释道:“青年之所以有朝气是因为正在生长,生长中的嫩芽纵有一点灰尘,也会因生长力的推动随风吹走,自然纯洁。青年又因生长而不怕压力,不畏权威。我们不是都看到嫩芽在大石下生长吗?这个嫩芽必定要长成大树,青年所向往的是头上碧茫茫的太虚,要求顶天立地。所以青年可以有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豪杰之气概。

因此青春不是年龄而是精神。因此,李大钊在认识青春的时候,总是把他当作一种气质,而不是年龄。他在《“晨钟”之使命》说所称老辈云者,非由年龄而言,乃由精神而言;非由个人而言,乃由社会而言。有老人而青年者,有青年而老人者。老当益壮者,固在吾人敬服之列,少年颓丧者,乃在吾人诟病之伦矣

青年强则国家强。李大钊在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青春》一文中尽情讴歌了青春,青春虽产于青年,然则赋予家庭、国家、和民族。他写到:“致我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为青春之家庭,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他写到:“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惟真知爱青春者,乃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惟真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种精神与气魄。惟真有此种精神与气魄者,乃能永享宇宙无尽之青春。”因此“虽然,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最后他说:“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在革命导师看来,青春是属于青年,更属于家庭、国家和民族。五四运动以后,由青年带来的青春气质开始向整个国家渗透,开始改变这个民族、国民和政党,百年精彩由此揭开。